民法的規範事項為私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,例如財產、身份。財產包括買賣、借貸、贈與、租賃等等;身份包括親屬關係和繼承。如果有人侵害他人權利或不履行義務,就要負起民事責任,受害者可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。但要注意,提民事訴訟不透過警察處理,因為民事是屬於私人之間的糾紛,所以不會用到國家公權力,所以別傻傻的到警局請警察處理民事案件。
但刑法就不一樣了,如果有一個人傷害了另一個人,不管原因,因為這是對於國家社會安全有影響的事件,所以會由警察和檢察官介入幫忙。
刑法的規範事項就是制定什麼行為是犯罪,例如傷害、竊盜、強暴、恐嚇等等,雖然刑是的受害者為個人,你可能會覺得這不是私人之間的事件,為什麼不是民法?因為這個加害人所構成的傷害對於國家社會都有影響,因此是屬於刑事案件,必須由國家公權力介入處理。
基礎了解了民法和刑法後,就要來了解進入司法程序時的訴訟法,民事有民事訴訟法、刑是有刑事訴訟法,訴訟法即為規定訴訟程序如何進行,以及訴訟費用和訴訟律師的聘與否的法律。
民事訴訟因為是攸關自己私人的權利,因此是由當事人提起,當事人可以自行聘請律師,原告要負責訴訟的所有費用,但如果勝訴,可以由被告支付訴訟費,反之,如果敗訴,訴訟費用還是由原告自行負責。在民事訴訟中,原告有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操控,也可以和解撤銷告訴。
刑事訴訟因為是攸關國家社會安全,因此可由檢察官提出起訴,當然,不可能所有刑事案件都剛好會被警察或檢察官發現,因此也可以自訴。但別擔心自訴要自己付訴訟費,由於刑事訴訟是由國家主持訴訟,事主無須負擔訴訟費用,也無需聘用律師。現在事主的角色不是原告,而是證人,因為報警之後,刑事案件就由法院主持,是檢察官擔任原告的角色,且事主被檢察官傳喚當證人,卻無故未到,更會被判藐視法庭罪。
法律雖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,但還是有許多人事到臨頭才手足無措,所以平時就要多補充一些法律小常識,以免在法庭上吃大虧。有刑民事案件諮詢的需求可以到律師事務所求助,畢竟律師是靠法律專業吃飯的,花一點律師費,免得接下來要付更大筆的賠償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