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自小以來,選工作時最喜歡說要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,而可以到這樣的公司上班就超級幸福的,長大之後才發現,幸福公司的定義才不是這樣呢!

幸福企業

選擇一家幸福公司就像選擇另一半一樣,不僅要看外表,內在也是超級重要的,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只能是外在的一小部分而已。

 

以下將用引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探討什麼是幸福公司?

「生存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、自我實現需求」

 

1.生存需求

生存需求包含食物、空氣、水和睡眠等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,如果公司的工資很低,會讓你只想每天吃泡麵,或是工資很高,卻是責任制,讓你睡眠不足。若有以上這些因工作而嚴重影響到身體健康的事情,就不能算是一家幸福公司。

根據主計處106年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的報告,台北市為29245元,新北市為22136元,桃園市為21684元,台中市為23125元,高雄市為21597元,台南市為19142元。以台北市為例,如果薪水低於29245元,這個工作者在台北的生活可能就會匱乏,無法給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品質。

所以依生存需求,幸福公司應該具備高於該地區消費水平以上的工資,以及工作時間不宜過長。

 

2.安全需求

安全需求包含人身安全、身體健康及安全感的需求。這部分政府有訂定勞基法保障勞工的安全,所以一般公司都會幫勞工投保勞健保,如果你所屬的公司沒有幫你投保,不僅違法也影響到你的安全需求,這絕對不能待。幸福公司除了遵守勞基法保障員工的安全,也可以多提供一些醫療保險、退休福利,讓勞工作退休後無後顧之憂。

所以依安全需求,幸福公司應該遵守基本的勞基法,並提供更優於勞基法的福利與保障。

 

3.社交需求

社交需求為友情、愛情及隸屬關係的需求。這部分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,有些公司的工作呆板,同事之間並無交集、上司也只有發號司令,這樣會讓工作者覺得自己就只是一個機器人,就算今天沒有講到任何一句話也沒關係,但這樣其實是不好的,工作時間占人一天的三分之一,扣到睡眠時間,基本上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工作,如果這段期間都沒有社交互動,那是會讓人感到心靈匱乏的。而幸福公司可以做的事是增加員工之間的交流機會,像是台積電都會舉辦的運動會,或是統一企業每一季都有員工旅遊,如果公司資本較小也可以舉辦一些企業內的聚餐活動,或是請專業帶活動的團體到公司內部帶活動,不僅可以增加員工間的互動,心情好了,也可更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。

所以依社交需求,幸福公司應該舉辦活動讓員工之間有互動的機會,提升員工之間的感情,讓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。

 

4.尊重需求

尊重需求為成就、名聲和地位的需求。這部分就是公司對於員工的肯定,對於優秀的員工、績效佳的員工、有功勞的員工和在外表現好的員工,公司有一套獎勵機制,像是晉升、頒發獎金等等,這些都是一個幸福公司該有的表現。

 

5.自我實現需求

自我實現是最高級的需求,必須有滿足以上四點需求,才會有最後一層得自我實現,自我實現可以理解成一個人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執行自己的理想、夢想,像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,將自己的運動技能練到最好;一個工程師將自己的程式能利不斷精進。所以一個幸福公司可以做的就是提供補助,幫助員工自我學習,或是提供一些免費進修課程讓員工學習成長,甚至鼓勵企業內部創業。

所以依自我實現需求,幸福公司可以提供員工進修學習的機會、鼓勵企業內部創業,讓員工記可以做他做的事也能幫公司帶來效益。

 

以上這五點,每一樣都有達到的公司,絕對就是超幸福公司的代表,雖然現實社會中這樣的公司是鳳毛麟角,但讀完本篇之後,你應該不會再以錢多事少離家近才判斷了吧?在選擇好的公司時可以透過應徵資訊或是面試,觀察詢問這家公司有沒有到達你幸福公司的標準,進而決定要不要進入這家公司。

 

年前就祝各位可以找到這樣的幸福公司喔~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幸福公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米米 的頭像
    米米

    米米的異想世界

    米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